去年九月,观山湖区创新机制体制成立了军人之家,采用老兵代表为老兵服务的方式,为老兵办实事,使离开部队的老兵们又有了自己的家。
家住百花湖镇下麦村的金学明大爷今年84岁,1950年入伍,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,荣立过二等功。1958年退伍后,曾在村里担任过14年的村支书,是一位信仰坚定的老党员。多年来,他一直住在破旧的祖宅内,外面下大雨,屋内就下小雨。
抗战老兵 金学明:有板子的地方就找个地方挡着,不支着 柱子会掉下来,会被打到。这房子很多年了。
百花湖军人之家经过入户走访,把金学明住房困难的问题上交到军人议事会,经审议,决定给金学明3万块的修房补助。钱拿到手了,房子就马不停蹄地建了起来。
抗战老兵 金学明:以后后面的房子修好了之后,我就要搬到后面去了,这里太危险了。主要感谢这次军人之家具体的落实在我们身份上,这洋房子稀奇,几面亮堂堂的,很宽敞,很舒服。
观山湖区辐射到13个乡镇社区的“军人之家”,121个村(居)两委的“军人服务站”形成了纵向到底、横向到边的拥军爱军工作体系。每月一次的例会——军人议事会,审议各乡镇社区报上来的情况,由议事会成员共同商讨解决方案。
在西藏工作的转业军人邝廷富,到“军人之家”希望解决子女转学的问题。当天值班的老兵热心地接待了他。
复转军人 邝廷富:我过来感觉就像找到了组织一样,刚进来李老兵就跟我说,我们这里是组织,有什么事我们都可以帮你解决。我听到他说这个话之后心里特别暖和,很舒服。
老兵,是复转军人对彼此的亲切称呼,也是普通人对复退军人的尊称,背后是真诚的认同和信任。
复退军人 姚思权:一听到这个称谓就非常的亲切,感觉可以把后背交给他。只要了解他是当过兵回来他在社会上体现的作用,他干的事情对社会的贡献。战友我们都统称为老兵。
候老兵是军人议事会的会长,这些年来,她深深感受到政府对于复退军人的关切。于是,她决定到军人之家做志愿者,帮助更多的老兵,反哺社会。近一年来,候淑英深入各个乡镇社区,入户走访了很多复退军人。让他们感受到军人之家的温暖。
观山湖区军人议事会会长 候淑英:要用心去做要用情去做,要以能够理解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同时,要能够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走进战友和老兵的心里,走进他们的生活,深入地接着地气地,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,生活状况和家庭情况。化解了很多心结,同时也解决一些矛盾。
观山湖区 “军人之家”是区委区政府创新工作机制,专为广大复退军人服务的组织。
截止今年六月,“军人之家”已兑现农村住房困难复退军人建设补助资金4.5万元,17名复员退伍军人被纳入了城乡低保,为19名复退军人发放救助资金11.5万元,落实了43名复退军人医疗救助金18.38万元。为众多复退军人解决了实际困难。
日前,军人之家已迁至位于贵阳北站功能区的军创大厦,将联合军创中心,充分发挥“老兵管老兵,老兵爱老兵,老兵服务老兵”的机制,持续地“用心用情用力”为部队官兵和复退军人做好服务。